摘要: 预测答题: 务虚是辨明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前瞻性工作,是为务实行动奠定基础、提供遵循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务虚工作存在“为务虚而务虚”“坐而论道不察实情”等形式主义倾向,破坏干事 ...
预测答题: 务虚是辨明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前瞻性工作,是为务实行动奠定基础、提供遵循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务虚工作存在“为务虚而务虚”“坐而论道不察实情”等形式主义倾向,破坏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参考解析】 务虚工作是辨明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前瞻性活动,是科学决策和有效落实的基石。它本应通过对形势的深入研判、思想的充分碰撞,为接下来的务实行动绘制清晰蓝图、提供坚实遵循。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为务虚而务虚”、“坐而论道不察实情”等现象,实质上是 一种经过精心包装的形式主义,或称“精致的务虚主义”,这不仅背离了务虚工作的初衷,更侵蚀了实干创业的良好氛围,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和深刻的反思。这种“精致的务虚主义”危害甚巨。 一是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消耗在制造“文字亮点”、美化“材料政绩”之上。 二是助长造假浮夸、华而不实的歪风邪气。使得那些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吃亏,而善于“作秀造势”者得利,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脱离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隔断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形象。 纠治这一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推动务虚工作真正脱虚向实。 第一,拧紧思想“总开关”,树立正确政绩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持续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党性锤炼,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到“创造业绩”是为了造福人民,而不是为了个人升迁;“显绩”与“潜绩”并重,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求实效上。这需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将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和正确政绩观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干部从思想根源上摒弃形式主义的诱惑。 第二,立起用人“风向标”,激发实干原动力。选人用人导向是最有力的指挥棒。要坚决落实“注重选拔”那些重实干、重实绩、关键时刻能扛硬活打硬仗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干部。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崇实抑虚、求真务实的强大气场,让“精致的务虚主义”失去生存的土壤和市场,让踏实肯干者脱颖而出。 第三,舞好考核“指挥棒”,提升评价科学性。考核评价机制是引领干部行为的指南针。要优化考核指标,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不能唯“显绩”是论。要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深入基层听取真实意见,对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建立负面清单,坚决纠治。同时,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热衷于形式主义、造成不良后果的干部,要严肃问责,形成震慑。 第四,夯实过程“管控链”,确保成果能转化。务虚工作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上。必须狠抓务虚前后的关键环节:会前准备要扎实,深入调研,带着问题上会;会中讨论要务实,鼓励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形成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会后落实要盯紧,建立务虚成果的督办、反馈和评估机制,确保好的思路策略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来检验务虚工作的质量。 务虚与务实,如同“谋”与“干”的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务虚对于把方向、谋大局、定策略的重要性,更要坚决反对任何使其异化为形式主义的做法。让每一次务虚都成为迈向实效的坚实台阶,我们就能更好地汇聚智慧力量,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