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_安徽事业单位招聘_合肥/六安/蚌埠/淮南人事考试网-【尚优公考】

搜索

政法干警《专业综合Ⅰ》考前预测试卷(一)

2016-9-1 16:29 1280

摘要:  政法干警《专业综合Ⅰ》考前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40分)  1.我国于1997年修订的《刑法》的生效方式是() ...

政法干警《专业综合Ⅰ》考前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40分)


  1.我国于1997年修订的《刑法》的生效方式是()。


  A.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B.公布之13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


  C.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D.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2.我国《刑法》规定了——法定原则,——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和承担的——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但必须是()。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予以处罚的


  4.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5.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6.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A.危害结果


  B.危害行为


  C.特定犯罪时间、地点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


  7.张某,15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张某的行为()。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D.不负刑事责任


  8.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法律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9.甲与乙素有仇怨,一日,两人在市场相遇。乙故意拦住甲,百般辱骂,甲挥舞拳头作势欲打乙。乙拿起旁边卖肉摊上的一把屠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属()。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故意杀人


  10.《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11.下列情形中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的是()。


  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不作为


  B.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同时犯


  D.事先未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


  12.某乙欲经营服装市场,需要一定的资金,于是盯上了个体户某甲。一日,某乙潜入某甲家中,将某甲杀死,然后将室内现金洗劫空,共计10万元。对某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


  C.只构成抢劫罪一罪


  D.只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


  13.刑罚的目的是()。


  A.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


  B.预防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不敢犯罪

 

      C.对群众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法制教育


  D.预防犯罪


  14.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


  A.1日


  B.2日


  C.3日


  D.先行羁押不折抵刑期


  15.量刑的一般原则是()。


  A.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B.罪责刑相适应


  C.罪责自负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6.甲因盗窃罪被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交代了自己与李某合伙诈骗4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7.吕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入狱后,吕某认真遵守法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吕某应如何处理?()


  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18.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刑法分则中没有绝对确定法定刑的条款


  B.我国刑法分则的条文都是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


  C.《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该条文表述属于叙明罪状


  D.《刑法》第263条第5项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该条文没有表明犯罪的主观方面,根据罪状的基本原理,行为的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


  19.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可以由外国人单独实施的是()。


  A.背叛国家罪


  B.投敌叛变罪


  C.叛逃罪


  D.间谍罪


  20.某甲因屡次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而被领导按规定处以扣减奖金,为报复领导,于一日夜晚带着汽油、火柴等作案工具潜入单位仓库准备放火烧毁单位生产设备,从而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但在其倒洒汽油后准备点燃火柴时,被及时赶到的单位保卫人员抓获。甲的行为成立()。


  A.放火罪的犯罪预备


  B.放火罪的犯罪未遂


  C.放火罪的犯罪既遂


  D.故意毁坏财物罪


  21.“民法”一词来源于()。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B.《拿破仑市民法典》


  C.罗马法的市民法


  D.罗马法的万民法


  22.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


  A.指导功能


  B.约束功能


  C.补充功能


  D.惩罚功能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形式


  2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年满10周岁


  B.年满18周岁


  C.受孕


  D.出生


  25.下列何种出资形式没有为我国《合伙企业法》明确规定?()


  A.劳务


  B.土地使用权


  C.知识产权


  D.单纯不作为


  26.下列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新华社


  C.上海市人民医院


  D.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


  27.著作权属于何种权利?()


  A.人格权


  B.财产权


  C.社员权


  D.知识产权


  28.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李某捡到手表一块


  B.张某和赵某签订合同


  C.王某写作出一篇论文


  D.刘某偷窃钱某的机动车


  29.下列关于期间的起止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民法期间中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B.我国民法期间中的“以上”“以内”“届满”包括本数


  C.期间的终点一律为最后一日的24时


  D.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目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30.甲租住乙的房屋,后邻居丙施。工时将沙土堆放在甲租住的房屋门前,给甲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甲要求丙挪走沙土,丙以甲并非房屋所有人为由不予理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并非该房屋的所有人,应当由房主乙来主张权利


  B.甲虽然并非所有人,但是其基于合法占有,可以提起占有之诉


  C.甲应当首先要求乙向丙主张权利


  D.因为房屋并不在乙的控制之下,所以乙没有义务向丙主张权利


  31.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归()所有。


  A.发现人


  B.土地使用权人


  C.国家


  D.发现人和土地使用权人


  3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不包括()。


官方微信

手机APP

微博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 2001-2023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