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_安徽事业单位招聘_合肥/六安/蚌埠/淮南人事考试网-【尚优公考】

搜索

2025年8月16日安庆市怀宁县事业单位面试题及解析

2025-9-2 19:02 40

摘要:  2025年8月16日安庆市怀宁县事业单位面试题及解析第一题:漫画,一个办公桌写着“办不成事窗口”,然后一个办事的群众说“没想到办不成事窗口把事情办成了”,后面墙上还挂着“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两行八个大字牌匾 ...

2025年8月16日安庆市怀宁县事业单位面试题及解析

第一题:漫画,一个办公桌写着“办不成事窗口”,然后一个办事的群众说“没想到办不成事窗口把事情办成了”,后面墙上还挂着“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两行八个大字牌匾,请问你怎么看?

第二题:随着国家生育、托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某单位针对内部职工开办了一个托育点。附近社区群众希望能开放托育点。单位职工有一些声音说“可能会让群众挤占了资源,影响内部子女权益”“托育点也担心会增加很多工作量”。领导将此事交给你,你打算怎么协调?

第三题:某单位搞一个满意测评,然后收上来的调查问卷都是“满意”等模糊表述,还有座谈会上大家都碍于一些因素不愿意表达想法。后续有群众在网络上说“你单位搞测评就是走形式主义”,领导将此事交给你,你怎么解决?



第一题:漫画,一个办公桌写着“办不成事窗口”,然后一个办事的群众说“没想到办不成事窗口把事情办成了”,后面墙上还挂着“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两行八个大字牌匾,请问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看到这幅漫画,我感触颇深。漫画中 “办不成事窗口” 成功帮群众办成事,背后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的牌匾熠熠生辉,生动展现了政务服务的创新与担当。

第一、破解群众办事难题,增强民生获得感​。在传统政务服务中,群众常因流程复杂、部门推诿、政策壁垒等问题遭遇 “办事难、事难办” 的困境,甚至面临“投诉无门”的尴尬。“办不成事窗口” 的设立,专门针对这类 “疑难杂症”,通过集中受理、优先办理、跨部门协调等方式,为群众打通办事 “最后一公里”。当群众原本办不成的事在此处得以解决,如异地医保报销、历史遗留房产证办理等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能切实减少群众的时间成本与精力消耗,让群众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显著增强民生获得感与幸福感。​

第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该窗口的出现,是政府从 “管理型” 向 “服务型” 转变的生动实践。它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中各部门 “各自为政” 的壁垒,倒逼政府部门优化内部流程、加强协同配合。窗口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梳理办事环节中的堵点、痛点,进而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与流程的简化。例如,部分地区通过 “办不成事窗口” 收集的问题数据,针对性地推出 “一窗通办”“容缺受理” 等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整体政务服务效率,促进政府职能向更高效、更便民的方向转变。​

第三、重塑政府公信力,拉近政民关系​。过去,一些地方政府因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导致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受损。“办不成事窗口” 以 “解决问题” 为核心目标,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诉求。当群众看到政府主动直面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尤其是将 “办不成” 的事办成,会切实感受到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与服务意识的提升。这种 “说到做到” 的务实作风,能有效消除群众对政府的负面印象,重塑政府公信力,让群众更愿意相信政府、依靠政府,从而拉近政民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政民互动氛围。

第四、明确运行机制,避免 “形式化” 倾向​。一方面,要制定清晰的窗口职责清单,明确受理范围、办理流程、办结时限等,避免出现 “该管不管” 或 “越权管理” 的情况。例如,明确窗口主要受理常规流程无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跨部门协调难题、政策执行争议等事项,同时排除不符合法律法规、超出政策范围的不合理诉求。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将窗口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对高效办事、群众好评率高的团队与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窗口真正发挥作用,不沦为 “形象工程”。​

第五、强化部门协同,打破 “信息壁垒”​。“办不成事” 的问题多涉及跨部门协作,因此需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可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公安、民政、税务、住建等部门的信息互通,避免群众重复提交材料,也让窗口工作人员能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提高问题处理效率。同时,设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窗口收集的复杂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协作时限,防止出现 “踢皮球” 现象。例如,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的审批难题,可通过联席会议协调两地相关部门,简化审批流程,实现 “一次受理、联合办理”。

“办不成事窗口” 虽小,却蕴含着政务服务改革的大能量。它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前沿阵地,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相信在持续完善与推进下,它将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更大作用,让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成为政务服务常态。



第二题:随着国家生育、托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某单位针对内部职工开办了一个托育点。附近社区群众希望能开放托育点。单位职工有一些声音说“可能会让群众挤占了资源,影响内部子女权益”“托育点也担心会增加很多工作量”。领导将此事交给你,你打算怎么协调?

【参考解析】
我的处理如下:

第一、全面调研,了解诉求。与社区管理部门取得联系,通过联合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收集附近社区有托育需求的家庭数量、孩子年龄分布、期望的托育服务时间和可承受的费用范围等信息。通过线上匿名问卷、线下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单位职工对于开放托育点的具体担忧和意见。不仅要了解他们担心资源被挤占、工作量增加等核心问题,还要询问对于保障内部子女权益的具体期望,比如在收费标准、优先入园权、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想法。

第二、实地查看,做好评估。对单位内部托育点的场地空间、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评估。查看现有场地是否有可拓展的空间用于增加孩子活动区域;统计专业教师数量以及能够承受的额外工作量;检查现有玩具、桌椅等设施是否满足可能增加的孩子数量需求。同时,依据托育相关规范标准,结合场地面积、安全疏散要求等,科学测算出托育点在保障服务质量前提下可额外接纳的孩子数量。

第三、加强沟通,化解顾虑。召开单位职工大会,向职工详细介绍调研结果和拟定的开放方案。展示社区的托育需求数据,让职工了解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讲解托育点的承载能力评估情况,说明开放不会对内部子女权益造成严重影响;重点阐述为保障职工子女权益所制定的措施,如优先入园、价格优惠等。同时,设置答疑环节,鼓励职工提出疑问和建议,对于合理的意见及时吸纳并调整方案。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社区广播等渠道,向社区群众宣传单位托育点的开放计划和具体方案。介绍托育点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安全保障等优势,让社区群众对托育点有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同时,收集社区群众的反馈意见,对于他们关心的问题,如收费标准、接送时间、孩子安全保障等,及时给予明确答复。

第四、制定方案,保障权益。在保障单位职工子女优先入园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向社区开放的托位数量。比如,根据前期评估,若托育点可增加20%的承载量,那么可以拿出其中10%-15%的托位面向社区开放。同时,设立差别化的收费机制,单位职工子女按照内部补贴后的优惠价格收费,社区儿童则按照略高于成本价的标准收费,但需确保价格在社区群众可接受范围内。成本价的核算要清晰透明,包括场地使用成本、师资薪酬成本、日常耗材成本等都要向职工和社区公示,以体现公平公正。

第五、建立监督,确保服务。成立由单位职工代表、社区群众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监督小组,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对托育点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包括师资配备、教学活动开展、食品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设立意见反馈渠道,如投诉邮箱、电话热线等,方便职工和社区群众随时反馈问题。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保障托育点安全、优质运营,让单位职工和社区群众都能放心满意。

答题完毕!


第三题:某单位搞一个满意测评,然后收上来的调查问卷都是“满意”等模糊表述,还有座谈会上大家都碍于一些因素不愿意表达想法。后续有群众在网络上说“你单位搞测评就是走形式主义”,领导将此事交给你,你怎么解决?


【参考解析】
处理如下:

第一、及时回应。第一时间在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平台发布声明,承认网络舆情的存在,表明单位对此事的重视态度。说明我们已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将全面深入调查此次满意度测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承诺会及时向公众反馈调查进展和结果。通过网络平台私信、留言等方式,尝试与发表 “走形式主义” 言论的群众取得联系,诚恳邀请其详细阐述对测评的看法和不满之处,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沟通。如果群众愿意,可安排面对面交流,倾听其诉求。

第二、复盘调查。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全面审查,分析所有 “满意” 等模糊表述是否存在规律性。检查问卷设计是否合理,比如问题是否具体明确,是否存在引导性表述。回顾座谈会记录,查看是否因时间安排、主持人引导不当等因素,导致大家不愿表达想法。此外,全面梳理单位过往的测评工作流程,评估是否存在为追求表面成绩而忽视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行为,综合多方面因素,精准找出问题所在。

第三、优化测评方式。除了传统的纸质问卷,增加线上匿名问卷渠道,利用专业问卷调查平台,设置逻辑跳转、防重复填写等功能,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除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会,采用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如企业客户、个体居民等,制定不同的调查策略。对于企业客户,可上门拜访,了解其在与单位业务往来中的实际感受;对于个体居民,可在社区设置临时调查点,现场收集意见。

第四、加强沟通宣传。组织单位内部全体员工会议,强调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性,鼓励员工积极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建立内部意见反馈奖励机制,对提出有效改进建议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单位官网、公众号、社区公告等渠道,定期向公众宣传单位的工作成果、改进措施以及满意度测评的改进情况。制作宣传视频,展示单位在服务优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增强公众对单位的了解和信任。

第五、持续跟踪反馈。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详细的反馈台账,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整改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开展二次满意度测评,重点了解群众对之前提出问题的整改满意度。对比前后两次测评结果,评估改进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测评工作和服务质量。

将满意度测评作为一项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不断优化测评指标体系和工作流程,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定期对测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测评工作能够真实反映群众需求,推动单位工作不断提升。
















官方微信

手机APP

微博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 2001-2023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