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综合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2022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强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坚持科学精准、(),慎终如始抓 ...
一、综合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2022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强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 ),坚持科学精准、( ),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A、扩散 动态清零 B、反弹 动态清零 C、输出 持续清零 D、扩散 持续清零 2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 ②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 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④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 ⑤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以及( )。 ①坚持统一战线 ②坚持自我革命 ③坚持实事求是 ④坚持改革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盛大举行。在北京提交的《申办报告》中提出的三大理念,“以( )为中心、( )发展、节俭办赛”,同中国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一脉相承。 A、运动员 可持续 B、运动员 绿色 C、冰雪产业 可持续 D、冰雪产业 绿色 5 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发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列不属于其制定依据的是( )。 A、《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B、《“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C、《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6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B、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6.5%左右 C、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D、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7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 )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 )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A、牢记使命 系统性 B、自我革命 基础性 C、作风建设 战略性 D、廉政建设 先导性 8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原则之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上述工作原则的哲学根据是( )。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联系 ③任何事物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 ④解决矛盾的方式都具有特殊性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9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以上论述表明: A、人类认识就是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B、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和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C、否认真理相对性,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导致教条主义 D、真理具有相对性,必须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发展 10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因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1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它是我们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遵循。 “两个结合”蕴含的哲学原理主要是: A、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B、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 C、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关系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1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以上叙述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C、人生价值是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奉献是人生价值的标志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3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并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并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顺势而成的,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 从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看,以上论述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准确把握事物规律 ③理论服务于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作用 ④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 湖北省H县地处北纬 H县实践所遵循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③意识都具有指导实践正确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以上论述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客观和多样的 ③事物发展具体道路是曲析、迂回的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 )和( )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A、农业用地保有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 B、农业用地保有量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C、耕地保有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 D、耕地保有量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7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 A、农业技术水平 B、农民生活水平 C、农村环境质量 D、农村建设水平 18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 )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A、主粮 农业现代化生产能力 B、粮食 农业现代化生产能力 C、粮食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D、主粮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9 党的农村工作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 ),保证农村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A、制定政策 B、组织推进 C、协调各方 D、检查督办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以下做法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是: ①农户E现在操作无人机,不用出门,一天能打1500亩地农药 ②农户F实现浸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获全过程智能化 ③衣户G有352亩水稻田,但种田有机械,农闲时还出门去旅游 ④农户H根据多年种植经验,为自家每块地定制统一的施肥方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 2022年2月1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冬小麦苗情偏弱,促弱转壮任务繁重,要( )抓好春季田管,做好病虫害防控和极端天气应对防范,力争夏粮再获丰收。 A、因苗施策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地因苗 22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以及: 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②农业现代科技支撑加强 ③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④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深入实施( )传承保护工程,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和转化创新。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民居、农村文物、地名文化遗产和古树名木保护。振兴传统农业节庆,办好中国农民( )。 A、农耕文化 丰收节 B、特色文化 播种节 C、民俗文化 播种节 D、乡村文化 丰收节 24 关于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法人 B、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得到国家财政直接补助 C、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不得使用非货币财产出资 D、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不能用对该社其他成员的债权充抵出资 25 自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的修正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建设: A、服务型政府 B、廉洁型政府 C、法治型政府 D、效能型政府 26 依照法律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 A、地方性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做法符合该原则的是: A、某企业财务部门招聘条件设置“男性优先” ![]() 最新文章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 2001-2023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