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链接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指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建立医联体为推行分级诊疗注入了新活力,为当前医改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新一轮医药卫生 ...
背景链接 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指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建立医联体为推行分级诊疗注入了新活力,为当前医改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逐步改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升。 但是强基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仍面临基层人才缺乏的短板,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2018年9月14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强调,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 公考角度尚优解读 组建医联体,就是要通过发挥大医院的龙头作用,牵手各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分级医疗、有序就医。 [权威论述]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大要义:“全”与“民” ——习近平 我们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正在抓紧制定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 ——习近平 医改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 ——李克强 我们就是要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李克强 [医联体特点] 医联体的建立将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改变,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呼之欲出。这种新型模式特点: 首先,医联体内所有机构是协作、共享的关系。虽然牵头单位是大医院,但不能从基层“虹吸”病人,也不能让一切资源围绕大医院转。 其次,医联体内患者不能只“上转”不“下转”,须建立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机制,并与大医院、各类机构有序转诊、分诊。 再次,基层家庭医生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多数患者可以在家庭医生帮助下,留在基层就诊,做好健康管理,部分疑难重病患者才转到大医院就诊。 最后,资源投入和绩效评估均以居民健康为指标,居民健康指标始终得不到改善的医联体,都是伪医联体,势必被淘汰。 [原因] 一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大,城乡之间差异也比较明显。老百姓看病首先考虑的是城市大医院,哪怕家门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也要往大医院跑,无序就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医联体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二是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医联体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成为医养护功能齐备、疾病全程管理、主动有序分级诊疗的健康联合体,以适应当前疾病谱变化、老龄化加速的新形势,从而减少医疗花费,提高健康效果,增强群众获得感。 [面临的困难] 一是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到位,医疗协作和配合难以实现。目前的体制下,门诊仍然是三级医院的主业务量,它们缺乏把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的动力。目前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远远高于基层医院,医联体建设加大了医院的“虹吸”效应。这种“虹吸”效应,既包括从基层“虹吸”患者,还包括“虹吸”基层特别是县级医院的医生。 二是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承受大医院向下转诊的服务。一方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向下转诊的需求。另一方面基层医务人员首诊激励动力不足,人才留不住,导致基层医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二传手”。 三是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相对封闭,客观增加患者医疗成本。有些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患者上下转诊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调阅,检查检验互不相认,检验结果二三级医院不认可,造成患者的医疗成本增加,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行。信息共享尚未实现统一平台,各级医疗机构有自己内部独立的信息系统,在居民的健康信息管理上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四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尚未建立。医联体的关键是如何建立激励约束和利益分配机制,使联合体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各得利益和各取所需。比如说合理的分诊转诊机制来平衡各方利益,为基层的全科医生提供能多的学习和培养机会等。现实是,建设松散型还是紧密型的医联体各有长短,尚未定论。 [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以城市和县域为重点,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 二是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三是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四是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