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员,作为有智慧的生物,人类从这个生物圈中受益很多,用野生植物做药物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40%的药物来自野生植物的提取物。这里还未包括古老民族都有的传统疗法:直接用 ...
人类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员,作为有智慧的生物,人类从这个生物圈中受益很多,用野生植物做药物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40%的药物来自野生植物的提取物。这里还未包括古老民族都有的传统疗法:直接用野生植物做药,中医的草药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你牙疼,西医解释为细菌感染;用杀菌的消炎药治疗;中医却解释为“上火”,用清热的草药治疗。无数实践证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但哪种解释有道理,人们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了。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造成发炎的细菌,因此人们不怀疑西医的科学性。但是,中医说的“上火”,却令人难以解释。于是有人就把中医斥之为“不科学”。事实上,只是因为中医的道理更深奥,过去的条件不成熟,无法理解它而已。 中医体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初步建立。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医学的最高成就,他所采用的切脉、望色、闻声、问病四诊法和当时广为流行的砭石、针灸、按摩、汤液、手术、吹耳、导引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战国晚期出现的《黄帝内经》是当时医学的集大成著作,它第一次提出了脏腑、经络学说,成为日后中医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处理医学中各种问题的总原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说明。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正如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博士所说,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归功于人们对基因复制和蛋白质制造过程越来越多的知识,现在的医学界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制造过程有关。细菌或病毒能致病,是因为它们可以侵入细胞,影响这些复制或制造过程。当前化学家们在研究分子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成分、浓度和酸碱度等,也会影响这些过程。比如烟酒过度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变得有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而致病。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这种状态,就是中医说的“上火”。在服用了中药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得不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此逐步恢复正常。 目前,解开中草药科学原理之谜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正需要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直接观察中药是如何影响细胞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而影响基因复制和蛋白质的复制和生产。实现这种观察有不少技术上的困难,需要中医、西医和化学、物理学家们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但是,当这个谜解开后,中医的每一点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反之亦然。中医把人这个复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治疗,西医则从微观结构来观察和治疗人体。按照物理学的说法,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每一种都是对另一种的补充,每一种都没有包含全部真理。因此,最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 1.1. 下列关于中草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来自野生植物的提取物 B.古老民族都有的传统疗法 C.大部分野生植物都可以做中草药 D.直接用野生植物做药的草药 1.2. 作者认为中医被斥为“不科学”的原因是( )。 A.不注重对微观结构的观察和治疗 B.有效治疗疾病的原理很难解释 C.很难直接观察到致病的过程 D.不针对具体症状进行治疗 1.3. 根据文意,中草药能够治病的科学原理是( )。 A.中草药能够影响基因复制和蛋白质制造过程 B.中草药的成分、浓度和酸碱度抑制病毒和病菌生长 C.中草药能够帮助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的侵入 D.中草药加快了分子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的速度 1.4. 根据第4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医体系在先秦时期就已发展成熟 B.扁鹊最早提出了脏腑、经络学说 C.砭石、针灸、按摩、导引等方法从战国晚期沿用至今 D.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处理医学问题的总原理 1.5. 根据最后1段,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西医的某些观念无法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 B.从物理学上看,中医和西医结合能解释所有的疾病 C.对于复杂疾病的治疗应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D.中医理论的解释比西医更复杂,但没有西医成熟 由我国科学家精确绘制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发表在代表国际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宣布,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对这一国际计划的贡献率达10%,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刊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宣布,中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粳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拼接后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覆盖了染色体全长序列98%的区域,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科学家们在完成序列精确测定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为进一步鉴定这些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完整地测定了水稻四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这是迄今首次完成的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开发可转化的“人工水稻或植物染色体”提供了基础。以蓝天、白云、金色水稻为封面的本期《自然》杂志,同时也刊登了日本科学家对水稻第一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测序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韩斌博士告诉记者,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于2001年4月启动,首先完成精细物理图,然后采用克隆步移法大规模测序,绘制基因组完成图。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另一个亚种籼稻品种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报道了水稻两个主要栽培稻间在基因组成、顺序及DNA序列水平上的一些异同,揭示两者之间一些亲缘和进化关系,这些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韩斌博士还表示,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和今后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可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此次测序成果,还将有助于了解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从而推动整个农作物基因组的研究。 2.1. 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的10% B.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测序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是全部水稻基因染色体中的10% C.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占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总任务的10% D.中国科学家对国际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这一任务的贡献率是10% 2.2. 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一文所宣布的内容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经拼接后其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 B.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覆盖了水稻染色体全长序列的98% C.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图,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D.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是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的 2.3. 加下划线的“大量的研究工作”是指( )。 A.开发了可转化的“人工水稻或植物染色体” B.将鉴定出的这4658个基因注释在染色体的准确位置上 C.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完整地测定了水稻四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 D.完成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 2.4.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开发的计划,除中国科学家参加外,许多外国科学家也参与了这一计划,中国只是承担了这一计划中的部分任务 B.“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可以部分地揭示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 C.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成果,可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D.研究人员对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所得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2.5. 下列关于第四号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于2001年4月启动 B.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可获得大量的农作物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 C.水稻四号染色体着丝粒序列地完整测定,是迄今首次完成的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 D.我国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在2013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回到20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 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3.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3.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可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3.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4.1.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观察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学生的眼部活动来分析他们看事物方式的不同 B.在记忆测试中,研究人员让学生看了两张显著位置的物体相同而背景不同的图片 C.有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对于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帮助,但也有专家对此置疑 D.美国人在新背景下能更准确地辨认物体,是因为他们在前景物体中能解读出更多的视觉细节 4.2. 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看水下景物的图片,美国人会注意游动的鱼;中国人会注意溪流、岩石和鱼 B.东方人倾向于更加社会化的生活;西方人则更喜欢过独立的生活 C.人们看待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依赖于自身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D.东方人更适合做管理工作,西方人更适合做科学研究 4.3. 最能解释“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具有整体性”这句话的一项是( )。 A.东方人倾向于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前景物体上,在新背景下也能更准确地辨认物体 B.东方人做事时考虑问题比西方人周全 C.两方人能在前景物体中解读出更多的视觉细节 D.在观察事物时,西方人先从观察事物的前景开始,而东方人则是从背景到前景更全面地观察问题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记忆测试中,研究人员让学生看的图片中的物体是观察照片 B.西方人比东方人具有更强的记忆能力 C.文化差异是造成人们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 D.在古代东方人喜欢与他人融洽地从事农业生产,而古希腊人喜欢从事打猎、捕鱼等活动 5.1. 第(3)段末尾说潜能当然被埋没了,根据文意,对“被埋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不相信自己有潜能,经不住失败的考验 B.有些人总是怀疑自己笨,总觉得自己不行 C.有些人“自己脑子笨”,没有潜能,无法开发 D.人的潜能会转化,也会自我毁灭 5.2. 第(4)段中作者说“自我埋没掉的人才要比社会埋没掉的人才多得多”,根据文意对人才“自我埋没掉”的原因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埋没掉的人才”不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因而也“不去挖掘自己巨大的潜能” B.自我埋没掉的人才经受一两次失败,就总怀疑自己笨 C.自我埋没掉的人才“一事当前先想自己笨” D.自我埋没掉的人才到了暮年“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未被发现的这样或那样的能力” 5.3. 给第(9)段的“摩西老母效应”所作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发现并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且获得很大成功 B.人在晚年发现利用自己的艺术天才,并获得巨大成就 C.人到晚年发现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且取得巨大成就 D.人发现并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获得巨大的成就 5.4. 下面的论述不可能从原文中推出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大脑都拥有丰富的脑力资源 B. C.只有坚信自己大脑有巨大的潜能,才能充分开发大脑的智力资源 D.人到了暮年还不去唤醒自身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就会转化或自我毁灭 5.5. 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习后进的人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巨大潜能并加以利用 B.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们浪费了大量潜藏于大脑深处的各种能力 C.杰出的科学家或学者充分唤醒并开发了自己大部分的脑力资源 D.米兰·米凯什仅仅利用了一小半自己的脑力资源就成了“语言奇才”,这说明他的脑潜能很好地发挥到了一半的工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