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一章 人际关系题 一、人际关系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关于协调好人际关系,马克思在《费尔巴哈》里说过“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一个人的本质就要看他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个关系决定一个人的本质的好坏和 ...
第一章 人际关系题 一、人际关系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关于协调好人际关系,马克思在《费尔巴哈》里说过“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一个人的本质就要看他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个关系决定一个人的本质的好坏和优劣以及可塑与否。 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位官员曾经讲了一句话,叫“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只决定你的录用,提升与否则主要是跟情商有关。 人际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新型行政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制度和法律为底线,以人类基本正义和价值为准则(即包括人类的自由、平等、民主、和平、善良等基本价值追求和不损害他人正当利益等道德基准),以促进政府工作效率效能和维护公务员间和谐关系的良性循环为目标,又充分利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如网络技术)和社会科学技巧(如人际关系学的相关知识)的积极健康的新型行政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简述 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2003年11月18日)中的九大能力之一是:沟通协调能力,其中包含了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具体包括: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面试中,回答人际关系题,其实质就是在理解如何为人基础上、学会和运用处世技巧,解答人际关系难题、冲突或矛盾。 关于为人标准的观点: 古人: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君子的第二个标准是:胸怀天下,奋发有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的第三个标准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在今天,这句话叫“言过其行”,意思是说,一个人说的,多于他做的,是君子之耻。这应该是第四个标准。 毛泽东同志曾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最高境界的要求。 邓小平同志提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新时期对做人的一种广泛性要求,是我们应努力达到的根本要求。 江泽民同志要求各级公务员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民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本质要求和思想内涵。 胡锦涛同志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观念。 三、人际关系题型命题形式 1、以名言警句、故事、典故方式命题 例:有人说:“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 ;批评一个人,尽量用电话”。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命题形式与知识理解题型有相同的特点,其答题思路也大致相同。就是按照“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作答。在此不做重点阐述,将在知识理解题型中重点阐述。 2、以情景方式命题 这种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 (1)给定情景谈怎么做的形式命题 例题:有一项工作,同事有很好的建议,他告诉了你。你在偶尔的场合把这个建议说给了领导听,领导很满意,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在大会上表扬了你。你的同事很不高兴。你该怎么办? (2)给定情景现场模拟方式命题 这是近年新出现的新的人际关系命题形式,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作为重点题型出现。作答这种题型不仅需要较高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而且与给定情景高度吻合,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非常高的语言表达艺术。由于这种题型与语言表达类试题的作答思路相近,在此不做重点阐述,在语言表达章节中重点阐述。 例题:你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设想,你经过实际调查认为这个设想既科学又可行,但你的领导和同事们很固执,你采取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与你合作? (3)以情景还原方式命题 这种命题形式的特点是,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做了相应处理(或者处理好了,或者处理得不好),要求考试回答,是怎么做才导致这个结果出现的,是要求讲方法。 例题:小李大学毕业,被应聘在建筑公司,当普通员工,平时工作当中拣了15斤钉子,他不满于工作现状,跟老板谈话,然后他成为了工程监理,你认为他跟老板说了些什么? (4)情景加举例的形式命题 例题:假设你在某单位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得到领导的肯定。但同时你发现同事们越来越孤立你,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这种题目的作答没有其它什么变化,就是将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运用到具体的事例当中,先讲方法,然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具体事例中。 四、人际关系题型答题基本思路 1. 基本思路 表态:摆明自己的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从角色、情绪、全局性角度)。 处理:分析问题——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自身和其他方面找原因。 解决问题——找到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总结:对以后为人处事的指导意义。 2. 主体分析法 主体分析法,是指在答题的过程中,要理清题目中有几个对象,往往一道题的解答总是需要当事人,显性人和隐性人三个主体的参与,围绕一件或者多件事进行问题的解决。 所谓当事人,是指题目中假设考生扮演的角色,所谓显性人,是指题目中出现的,除了当事人之外的主体,所谓隐性人,是指题目中并未出现的,但是会间接与题目的情景发生关系的。 目前,通观近年来公务员面试考试试题,进行统计发现,人际关系主要处理当事人与以下六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分别是:领导、同事、下属、亲人、朋友、群众。 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关注原则: 每种主体都必须被关注到,但面对上级领导时要谨慎。对上级领导,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必反映的问题不反映,不必沟通的想法不沟通。 (2) 落实原则: 不能只顾人际关系的协调而忽视工作的落实,不能丧失原则性。工作必须及时、圆满地完成。 (3) 互动原则: 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地为别人所接受。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才是一种健康的、牢固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