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半月谈(第21期)(精选) 半月评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 ...
2017年半月谈(第21期)(精选)【15】
面向现代治理,“枫桥经验”再出发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近日,半月谈记者重新走访枫桥,看到“枫桥经验”不断与时俱进,面向现代治理,构建起多元共治、依法治理、服务导向、技术引领的全新格局。 “多元共治”添力,“两网融合”增效 调解志愿者联合会、“枫桥大妈”互助协会、乡贤联合会……近年来,枫桥镇不断有草根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全镇已培育47个镇级社会组织、近200个村级社会组织。 “枫桥大妈”互助协会成立于去年的“妇女节”,其职能包括化解矛盾、文体宣传、创建文明城市、关爱弱势群体等。400多名会员中既有村干部,也有老师、心理医生、女企业家和家庭妇女。 “‘枫桥大妈’充分发挥了女性优势,有时候夫妻吵架,村干部讲道理没用,女同志两边劝一劝,还真灵。”“枫桥大妈”陈佩英说。 “‘枫桥经验’的灵魂是群众路线,精髓是与时俱进。在新时期,社会治理主体也要更加多元化,除了群众,社会组织、企业、群团也是重要的社会力量。”诸暨市政法委副书记张怀斌说,在新时期,“枫桥经验”还通过融入科技力量,破解基层群防力量分散、信息沟通不畅等难题。 在枫桥,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有公共设施被损坏,热心群众用手机一拍,通过该镇官方微信公众号“古镇枫桥”,就能将情况上报到镇综合指挥中心,随后中心会视具体问题交由相关部门、人员处理。 民生问题全覆盖、快响应的背后,是枫桥“两张网”的有机结合。一张“网”在线下,全镇被划分成189个村居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网格长、网格员;一张“网”在线上,是依托互联网建起的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指挥室。 为让上报的民生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枫桥还整合全镇各类站、所、庭、办,建立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大平台,所有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全天候巡逻执法。 注入“法治基因”,深化“服务导向” “化解矛盾纠纷,光靠老办法已行不通,法治思维越来越重要。”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枫桥镇枫源村村委会主任骆根土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推进依法治村,枫源村不断对标法律,完善村规民约。例如,枫源村曾规定,对偷倒垃圾的村民、单位予以处罚。有村民提出,村委会没有处罚权。在上一次修改村规民约时,“处罚”都换成了“赔偿”。 有了规矩,还要让村民参与决策、有效监督。枫源村通过“三上三下”机制,确保在收集议题、酝酿方案、审议决策时“让民做主”,并借助事前超前监督、事中跟踪监督、事后检查监督的“全链条监督”,打造透明的干群关系。 “让群众养成法治思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枫桥镇党委书记金均海说,如今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时,枫桥镇注重“先法后调”,即先依法处理,后再根据双方意愿,决定是否选择调解,以杜绝因调解导致证据遗失最后上访的现象。 与此同时,枫桥不断探索“变管理为治理,以服务换民心”。一见到半月谈记者,枫桥派出所社区民警赵信就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印有他的证件照、警号及个人联系方式。 自下沉警力后,枫桥派出所社区民警从原先的7个增至17个,人数超过全体在所民警(共31人)的一半。每个社区民警都有对口的村、社区,递名片、进农家、拉家常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很多问题在源头就化解了,也拉近了民警和老百姓的距离。我们的工作也吸引了更多群众自愿加入到平安建设中,现在全镇‘红枫义警’就有100多名。”枫桥派出所所长杨叶峰说。 【专家点评】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升级版的“枫桥经验”更加凸显了四大理念。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了固本强基、基础治理的理念。对于群众的新需求,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了民生保障的理念。顺应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了智慧治理的理念。此外,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党政主导、合作共治的理念,积极转变治理结构,激发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共同受益。 24小时不打烊,15分钟阅读圈 无人值守、自助服务、诚信借阅、就近便捷……城市书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日益成为温州市民度过休闲时光的最佳选择,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精神粮仓”。 2014年,由于旧城改造,温州市图书馆迁入新馆,位于市中心的老馆作为分馆继续使用。由于图书馆经常接到读者电话要求延长开馆时间,到了晚上8点多也还有读者抱着书不愿回家,温州市图书馆索性尝试将老馆变为24小时运营,反响之好出乎预料。 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说:“老馆的30多个座位经常爆满,读者给我们打电话要求增加座位。原来我很担心夜里会有市民来图书馆打牌,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鹿城区是温州的城区中心,现如今13家别致精巧的城市书房让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之外飘起书香。2015年,鹿城区文广新局首先做出表率,将原先员工食堂临街的一半位置腾出,并邀请鹿城区引进人才法国设计师托马斯担纲设计,设计城市书房。 “这里比街角的咖啡店更文艺。”每一个过往的行人都会被仅有 截至今年上半年,温州市区已建成27家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约200万人次,外借图书约90万册,办理借书证近4万张,图书外借率230%。作为公立图书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介绍说,为破解这一难题,温州城市书房进行了多项开创性的探索。 首先,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并将不少闹市区的公房无偿交给书房使用。城市书房基本不配备工作人员,读者凭借温州市图书馆的借书证或市民卡、身份证,30秒钟就可完成自助借阅。图书馆的保安兼任管理员,每天深夜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方便读者取阅。 其次,城市书房采用图书馆与企业、社区、政府合作建设模式,每家城市书房的前期投入约50万元至60万元,由合作方免费提供场馆并负责内部装修,图书馆提供图书及借阅设备。后续运行费用如水电费、物业费等约3万元到5万元,也由合作方支付。 书房无人值守、共建共享的独特模式,成为检验市民诚信精神的“试验场”、提升文化文明素养的“流水线”。 70岁阿公孙松涛,为了做好志愿者,大字不识的他不仅在A4纸上画上书架,标上“A-Z”,以记清图书摆放的位置,还每天准时来到书房,规劝读者不带吃食入内,以维护书房环境。 安徽人鲁家亮多年来将城市书房当家,仅有小学文凭的他管理着四万三千多册图书,之前需要6个员工做的事,如今全由他一人来解决。 兰州人李兆兴虽因车祸伤了腿,却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拄着拐杖来到城市书房,花费3个小时扫地、拖地、理书、抹桌。他对半月谈记者说:“这里像是我的第二个家,如果脏了乱了,我会心疼……” 在温州大南城市书房门口的一张桌上,有人留下了这样的一张便笺:“在书房门口捡到10元,留给需要的人”。便签连同一张10元纸币夹在一起,温暖着每个在城市书房遇见它的人。 在五马城市书房,一位母亲将一张纸条和包好的35元钱放在书柜上,纸条上写道:“我的小孩把书撕坏了,现已补好并按原价进行赔偿,对不起!” 温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柳升高说,“书房”不仅给市民带来家庭的温馨感,更是文化阵地建设的关键。我们希望将“城市书房”打造成为都市人心灵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