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论坛_安徽事业单位招聘_合肥/六安/蚌埠/淮南人事考试网-【尚优公考】

搜索

2017年半月谈(第19期)(精选)

2017-12-20 12:21 15924

摘要:  2017年半月谈(第19期)(精选) 半月评论:以新状态和新姿态踏上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干 ...

2017年半月谈(第19期)(精选)【3】

开放形象 引领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开放形象愈加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进行商贸、旅游、求学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纷纷走进中国。

许多中国人物被世界所熟知:马云成为创新中国商业模式的世界级企业家代表,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被认为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中国刑侦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因成功手绘“章莹颖失踪案”的嫌犯而在美国警界走红……

除了这些个体,因援非对抗埃博拉而扬名的“中国医生”,因参加维和行动而扬名的“中国军人”,在世界最艰苦、最不发达地区投资的“中国企业”,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新形象。

开放形象背后体现出中国实力和大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开放中增强自身发展新动能,增添世界发展新动力,推进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一方面,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双向开放,统筹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适应、积极对接、努力引领全球更高标准的贸易与投资规则,为发展和改革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形成我国沿边、沿海、沿路互动开放的新布局,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

2016年,全球对外投资下滑2%,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劲升44%,达到18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境外消费额达261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消费额的20.9%,位居世界第一。

在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的背景下,中国扛起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以开放的姿态推动世界包容发展。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中国是目前少数继续大力推动全球化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也努力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如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等。

文明形象 彰显自信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一场文明复兴,每个中国人都是文明的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访演讲时,都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通过阐发“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中华智慧,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些思想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自觉与自信,充分彰显东方文明的强大魅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价值。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的良好个人形象也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支撑。201412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公布了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全球公众调查结果,在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认可度、30国受访者对10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中国领导人都排名第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近年来,法国、日本、美国、泰国、新西兰、西班牙等国的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纷纷聚焦中国游客的崭新形象。

他们观察到,相比前些年,中国游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抽烟、暴发户式购买奢侈品等不文明行为逐渐减少,相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形成了很强的“我即中国”的自觉意识,走出国门后举止文明、克己自尊、成熟自信。国外媒体还注意到,伴随着中国游客整体素质的提升,他们正在从盲目爆买转向重视产品的内涵和附加值,从追求观光、购物等较低层次的享受转向关注人文体验等更高层次的消费。

5000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品格与博大情怀,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形象。今天,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正以一种丰满的姿态,一扫过去百余年的历史尘埃,奋力开创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塑造惊艳世界的崭新形象。

听,法治中国的铿锵足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筑牢法治根基。

科学立法,夯实法治根基

2017315,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其中起统领性作用的总则编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期待已久的民法典编纂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原有的法律体系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立法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刑法修正案(),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直接关系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

地方立法也随之跟进。立法法修改两年多以来,被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地方,立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273个市州中,已经批准确定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270个,占98.9%。其中,有256个市州已制定并经批准地方性法规437件。

每一次立法,都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而法治要被信仰,前提是法律真正体现民意。针对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等问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夯实法治根基。

严格执法,政务廉洁高效

“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谁拿钱,谁就优先办”“推诿扯皮不作为”……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折射出权力的任性和惰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权力关进了笼子,执法不敢再任性,这样的“烦心事”越来越少。

5年来,各级政府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均已公布。5年来,国务院部门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1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到政府办事‘通气’多了!”在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审批手续的赵海说,“以前一个项目前置审批要花七八个月,现在最多两个月。原来部门审批要5个工作日,现在最快只要1天,最迟不超过3天。”

“想查谁就查谁”“想由谁查就谁查”“想怎么查就怎么查”……一些行政执法人员的任性执法,曾饱受市场诟病。随着“双随机、一公开”的广泛推行,阳光、文明执法渐成常态,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

能不能依法办事,也成为当前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防止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公正司法,不负人民信任

2016122,随着法槌落下,一起等待21年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审判法官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原审判决,宣告聂树斌无罪。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直面历史疑案,聂树斌案、呼格案、陈满案等冤假错案得到改判,彰显了公平正义。

纠正冤假错案只是第一步,人民群众更加期待的是,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正义不再“迟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在全国扎实推进。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其中四项主要任务,“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逐渐成为现实。

湖北省委法治办专职副主任赵俊说,司法责任制在湖北进一步落实,各类司法人员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晰,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审委会、检委会讨论个案大幅度下降,法官检察官独立签发法律文书率逐步上升。

2016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专家学者认为,“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体现了现代刑事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明确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方向,有助于进一步筑牢冤假错案的防线。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裁判文书超过3000万份,访问量突破100亿人次,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检察机关全面应用案件信息公开网,已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549万余条、法律文书201万余份、重要案件信息25万余条。

全民守法,法治深入人心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一语道出了法治的真谛,即法之行,在民之信。

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履职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的严格问责。

同年,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意见对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411月,被称为“民告官”法的行政诉讼法迎来一次“大修”,不仅收案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明确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随后,为破除法院“地方化”问题影响公正审判,包括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的改革陆续推开。

如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渐成为共识,“弃访转法”的良好势头正在形成。

在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担任法律顾问的付树根已年过六旬。这位远近闻名的“土律师”,乡亲们一遇到法律问题就会想到他。“法律顾问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除了打官司、代写诉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普法。”付树根说。

久久为功,决胜三大攻坚战

圆梦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三大攻坚战的目标,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剑指全面小康道路上的三大“拦路虎”。

事实上,三大攻坚战已经战果累累,正进入夺隘拔寨的冲刺阶段。

防范风险,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越要由大国迈向强国,越要化解风险。规模越大,在国际上的地位越重要,风险也就越大。”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表示,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既有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也有发展中遭遇的新挑战。

其中,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防范“黑天鹅”,猎杀“灰犀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说,对于“黑天鹅”事件,要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加强预警预测;对于“灰犀牛”事件,要增加危机意识,对风险隐患要摸清情况,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针对财政和金融领域的各类突出风险,相关监管部门频频发声,划定下一步政策路线:一方面,“疏堵结合”防范地方债风险成为财政政策的重点;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逆周期调节。

专家指出,我国有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丰富经验,经过多年发展,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和金融调控体系日趋完善,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高,财政赤字和负债率低,可动用的工具手段多,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能力和底气筑牢风险防线。

官方微信

手机APP

微博

联系电话:400-310-320 官方微信:sygk100 邮箱:616060907@qq.com; ICP备案号: ( 皖ICP备2023002217号 )
Copyright © 2001-2020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官微:sygk100Discuz! X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