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半月谈(第18期)(精选) 半月评论:向共和国建设者致敬 68年,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68年,一个国家创造了从积贫积弱到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奇迹。又到一年国庆时,回味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中国 ...
2017年半月谈(第18期)(精选)【17】
党建扶贫双推进,“红牛”筑起致富路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条件差、支柱产业少、发展资金缺、脱贫致富难等问题,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双推双促”模式,设立3.8亿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简称“红色信贷”,专项用于扶持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红牛”养起来 “以前牛帮人干活,现在人帮牛干活。”勐戛镇芒丙村村民邵怀兰一边喂牛,一边自嘲是“牛的奴隶”。“这140多头‘红牛’不仅是我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助推器。”邵怀兰说,通过合作经营,贫困户每年可分红2000多元,还可利用闲置土地种牛草、在牛厂打工赚钱。 邵怀兰所说的“红牛”,就是在“红色信贷”专项扶持下,发展起来的肉牛养殖产业,也是现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作为贫困地区,芒市要完成全市38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逾1.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如何多渠道拓宽增收致富路子,让更多政策措施惠及广大党员群众,是关乎民心向背的事情。”芒市市委组织部部长郑昭说,市委围绕这些问题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以适合山区特点、符合群众意愿、市场前景好、风险可控的“红牛”养殖产业作为承载脱贫攻坚、回应民心期盼、建强政治堡垒的工作载体,并作为“书记工程”全力推进。 自2015年以来,芒市共实施3.8亿元“红色信贷”,到2016年底,芒市肉牛存栏1028万头、出栏501万头。 郑昭说,在芒市,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减弱、影响力下降、吸引力不够,部分党员作用发挥不好、归属感和自豪感不强,党建难题凸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芒市市委组织部将贷款申请的把关、推荐、审批、督查职能全部下放到村小组党支部,由党支部召开会议审核把关,党支部书记督查问效。同时,以村民小组党支部、行政村党总支、乡镇党委、市委组织部层层审批,确保最需要发展的群众得到帮助,确保每一分贷款都用到实处。不仅如此,芒市还指导基层党组织积极领办、创办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党员形象提升工程”,让有能力的党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唱大戏、成主角。 为破解群众担忧销路的问题,芒市创造性组建了一支280人规模的农村产业经纪人队伍,搭建起了山区群众对外交流的桥梁,帮助群众进行“红牛”销售。 “红牛”筑起致富路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芒市实现了个体养殖、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同步发展,当地2900多户、14500余名党员群众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同时,“红牛”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食品加工知名企业人驻芒市.年加工300万头肉牛生产线的一期工程已经顺利推进,助推芒市食品工业园区形成。 当地还依托牛粪发展农村沼气和生态农业,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勐戛镇沙子坡村民小组规划肉牛养殖、沼气、果园循环发展,催生了旅游观光、赏花摘果等附属产业。沙子坡村党支部书记朱永飞说,现在的沙子坡村已成为游客休闲度假、陶冶性情的好去处,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络绎不绝。 邵怀兰家每年光牛粪就可以卖十来万元,而且还有人上门收购。“卖出去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量牛粪都用来给50多亩牛草充当肥料。”邵怀兰的丈夫陶加应说,用牛粪种草比化肥好,这样喂养出的牛更健康。 “产业发展起来了,致富路也修好了,下一步我打算学些技术,在深加工方面做做文章。”陶加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