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半月谈(第16期)(精选)【18】
汇聚创新要素
种蔬菜亩产值能达到6万元!创造这一成绩的湖西岛有机农庄有限公司在郫都区流转了600亩土地,用于有机蔬菜种植,通过精细管理和科技创新,确保产品品质一流,每公斤蔬菜价格达60元。
郫都区是首批国家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农业双创带动生产要素加快向郫都区聚集。
在美国甲骨文公司工作多年的秦强带领一班年轻创客,利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农业互联平台,城市客户通过手机APP认领地块,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态农产品,并实现实时在线管理。这样,一亩地的收入可达3万元,是普通农户的十倍。
同时,各种创新创业力量也带动了村企之间、院地之间的广泛合作。以生产韭黄闻名的唐元镇,把专业合作社、企业、专家教授组织起来成立项目组,联合攻克韭黄生产遇到的土壤酸化等难题,研制出了针对白绢病的低毒药剂。如今的唐元韭菜韭黄,出口韩国、加拿大,直供澳门,年产值达2.5亿元。
激发改革活力
从2015年开始,郫都区集成推进农村产权、土地、金融领域改革。目前,全区整治了水源保护区内的120个零星地块,完成30宗353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打开了资本下乡的大门,更成为助推产业再造和乡村再造的动力源。来自上海的多利农庄在2016年竞得红光镇白云村四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多利有机小镇”。青杠树村将整治后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融资,用于改善生态和改造环境,并同周边5个村集中连片共建“中国最美乡村聚落”,突出水资源优势,建造国际亲水度假小镇。
郫都区还是全国59个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之一。通过搭建农民住房流转平台,建立价值评估和抵押物处置、风险防范等配套制度。截至目前,郫都“农房贷”已经发放贷款1.86亿元,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拓展融合新路
废弃的玉米芯,在成都汇菇源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宗堂眼里却是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的宝贝。他的公司背靠郫都区川菜产业园区86家食品加工企业所形成的巨大需求,利用玉米芯做培养基从事金针菇生产,每天消耗玉米芯多达50吨,生产金针菇30余吨,每公斤出厂价在9元上下。
融合发展也使农家乐再次焕发生机。上世纪80年代诞生在郫都区的农家乐徐家大院,已由基础性的旅游接待,逐步拓展成了集餐饮美食、酒店住宿、商务会议、园艺产业、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度假场所,完成了由单一业态向高端复合经营和融合发展的转变,目前年产值超亿元。
郫都区的沿河绿道、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花卉基地、幸福美丽新村,共同形成“全域景区”,让人们饱览田园风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发展时期正在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