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毛坯的生活”变成“精装朋友圈”,从“预制菜”到“预制朋友圈”,“预制”的兴起算是对“精装”的进一步打造。因此,“预制朋友圈”与其说是对社交焦虑的妥协,不如说是在网络空间中一种主动的社交策略。我们应该 ...
从“毛坯的生活”变成“精装朋友圈”,从“预制菜”到“预制朋友圈”,“预制”的兴起算是对“精装”的进一步打造。因此,“预制朋友圈”与其说是对社交焦虑的妥协,不如说是在网络空间中一种主动的社交策略。我们应该看到“两个有利于”“一个缺失”。 其一是“预制朋友圈”有利于取悦自己。朋友圈不仅是展示生活的窗口,更像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舞台。通过精心挑选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片段,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版本,这个版本也许与现实有所不同,但依然充满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追求。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刷朋友圈,发朋友圈更容易带来幸福感,这似乎表明“预制朋友圈”提供了一种主动且灵活的方式,去取悦未来的自己,抵抗平淡生活的乏味。其二是有利于高效社交。盆友圈其本质是朋友之间相互分享的圈子。小小的朋友圈其实渗透了人际交往这个大主题,人们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也让别人认识自己。年轻人需要不断结识新的伙伴,“披露自己、向他人呈现自己是一个印象管理的过程。在线分享并不是一件坏事,人们在面对面或在线互动时,是在寻求相互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人们对彼此的期望,以及他们的关系将会是什么样子。然而,预制朋友圈也凸显了一个缺失那就是缺失了真实性。当人们为了发布朋友圈而提前准备素材时,往往会过于注重照片的美观和文案的精彩,而不是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朋友圈虽然看起来很完美,但却缺乏了生活的温度和真实感。与此同时当人们看到别人精心准备的朋友圈时,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精彩,引发挫败感,失落感,从而产生社交压力和焦虑。朋友圈只是网络,“破圈”才是真正的生活。朋友圈可以预制,但是生活总是真实。其一,正确认知自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正确认知自我,反思自己预制朋友圈的动机。是为了真诚地记录生活、与他人分享美好瞬间,还是仅仅为了满足虚荣心、追求他人的点赞和认可?如果是后者,我们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陷入过度追求外在评价的陷阱。其二,尊重真实感受。我们可以借鉴其高效、便捷的特点,但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预制”朋友圈,但不该忘记生活本是在当下;我们可以追求精致,但不应忘记生活的本真在于不完美。朋友圈本是为了分享,而非刻意塑造与包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别让过度追求外界评价将自己困于牢笼。当我们沉溺在网络世界的喧嚣时,不妨慢下脚步,走出象牙塔,去真切感受现实生活的温度。无论现实还是网络,都别忘了要做鲜活而真实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