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稳就业就是保民生。当前,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千万,就业问题成为民生领域的重中之重。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就业,一头连着百姓生计,一头连着社会 ...
稳就业就是保民生。当前,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千万,就业问题成为民生领域的重中之重。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就业,一头连着百姓生计,一头连着社会和谐。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就业问题更是牵动人心。要实现稳就业的目标,就必须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拓展就业空间,激发就业活力,让人民群众把“饭碗”端稳端牢。 雪中送炭,保驾护航“稳企业”。企业是就业的源头,稳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岗位。从现实来看,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稳就业的“压舱石”。近年来,针对疫情之下企业资金支持难、订单交付难、产业链配套难等堵点、难点,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拓渠道、优环境、强保障,让政策红利激发出更大的市场活力,从而创造了更多岗位,稳定了就业大局。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各地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就能为企业雪中送炭、加持加力,让更多发展好的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源头活水”。 靶向发力,精准保障“稳岗位”。疫情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身上。只有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才能破解难题、化危为机。一段时间以来,从加强校地、校企订单合作共同输送毕业生就业,到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再到各地推出“青年安居计划”,让青年人才安居乐业……我国针对重点人群推出了“政策包”,打出了“组合拳”,让民生的“饭碗”越端越稳。对此,各地还要围绕重点行业、聚焦重点群体,不断推出促就业新举措,特别是用好云计算、5G、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化新技术,发展好包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康养服务等在内的各种新业态,实现精准保障“稳岗位”。 授人以渔,强化培训“稳技能”。一技在身,不愁“饭碗”。技能培训是就业的“蓄电池”,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加油站”。各地必须加强就业人群的技能培训,让更多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都能有序上岗。一方面,要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确保服务“跟得上”“不断线”。另一方面,要加大在职培训和技能培训力度,举办各类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加快调整劳动者队伍技能结构。尤其是要顺应劳动力市场变化,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瞄准新兴职业,挖掘就业能力,使更多的人一技傍身,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就业稳,幸福足。总的来说,我国就业市场盘子大、压力大,但机遇更大。只要我们共同发力、同心共筑,做好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驰而不息地稳住存量、拓展增量,就定能不断激活稳就业的“一池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