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在招聘网站上,有一些公司推出了“盲盒岗位”,声称可以帮助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还提供“复活”机会。相关公司负责人表示,推出“盲盒岗位”,招聘页面的浏览量、求职者投递简历的数量都翻了一倍 ...
如今,在招聘网站上,有一些公司推出了“盲盒岗位”,声称可以帮助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还提供“复活”机会。相关公司负责人表示,推出“盲盒岗位”,招聘页面的浏览量、求职者投递简历的数量都翻了一倍左右,并已有人顺利入职。对于“盲盒岗位”你怎么看? 【尚优解析】 面试课程咨询:sygk006 “盲盒”大家都不陌生,前有“玩具盲盒”、“宠物盲盒”、“脱单盲盒”,现在又多了“岗位盲盒”,而且饱受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与“热议”。招聘与求职,本应是个双向奔赴的事情,当“找工作”与“撞彩蛋”碰撞,的确能够产生“多流量、多曝光、多机会”的火花,帮助迷茫期的年轻人顺利上岗,然而把找工作当成开盲盒,又怎能轻而易举开出隐藏款?其存在的风险不容小觑: 其一:内容不透明。“盲盒岗位”究竟是岗位、薪资、工作内容等重要信息“全盲”还是部分岗位信息做隐藏有待考证。 其二:行业无前景。对于“盲招”过来的应聘者专业、理想都不匹配,工作动力自然比不上对口人士,工作自然效率不高。 其三:个人无保障。如此招聘方式没有详细的劳动合同并不能依法保证求职者的个人权益,简单一句“岗位不匹配”就可以解除关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如此人生大事又岂能儿戏盲从,而“盲盒岗位”其实也是抓准了当代年轻人就业迷茫、行业竞争等多重形势,因此,我们需要: 其一:个人能力要提高。在观念上要将“勤能致富”的劳动观念从小学灌输,小学要将思想品德课程提高重视,将思想品德课本提高质量,切实将教育之成果显著化。在能力上,将我国目前推出的职业高中与大学有效衔接,可以降低职业高中入大学的分数门槛,将考核多元,包括技能、素质等。 其二:用人单位要负责。推出“盲盒岗位”的单位要将“盲岗”细分,如按专业、按行业、按薪资等,可以让求职者在某个区域内进行盲选,并且面试时要明确告知,也要将劳动合同合法化,即使是“盲岗”也需在合同中明确体现出在几个岗位中均得到保护,给予双方保障,双面保护。 其三: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部门要完善目前的劳动保护法则,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可能会发生的劳动纠纷并根据情况纳入法则,也要将监管化成行动,针对目前社会上的“盲盒岗位”可以暗访深入了解内幕,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在各大招聘网上对提供不明岗位的单位针对性调查。 说到底,找工作是件人生大事,做任何选择之前不妨都先认真地想一想。不管是认定一个岗位还是通过“盲盒招聘”来确定前途,求职者都应该独立思考,切不可“盲”从。选择可以多一点,套路必须少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