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能够改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现了“高处站位”和“细处着力”的有机结合。今年的中秋、国庆两节,市场上简装平价的亲民月饼琳琅满目,豪华包装的天价月饼难见踪影。 ...
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能够改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现了“高处站位”和“细处着力”的有机结合。 今年的中秋、国庆两节,市场上简装平价的亲民月饼琳琅满目,豪华包装的天价月饼难见踪影。耐人寻味的是,在媒体和公众眼里,这样的现象不再是新闻。这恰恰说明,在八项规定实施的第五个年头,改进作风驰而不息,清新过节蔚然成风。 过节风气的细节,折射八项规定带来的巨大改变。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启了一场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刷新吏治的作风之变。有两组数据意味深长:全国查处的公款吃喝、送礼、旅游这三类问题,违纪行为发生在2013、2014年的占到76.1%,大幅降到2016年的7.2%;全国“三公”经费支出实现“四连降”,2016年中央部门和地方分别比2012年下降35%、50%。数字的大幅下降,背后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不懈努力。思想在夯实、作风在转变、顽疾在整治、生态在净化、制度在完善,八项规定作为切入口和动员令,撬动着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影响深远、鼓舞人心的变化。 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为什么能推动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规模最大执政党实现自我更新?这背后饱含着深刻的治党智慧。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实现了“高处站位”和“细处着力”的有机结合。八项规定刚刚颁布时,不少人不以为意,认为“吃点喝点”“转转看看”无伤大雅,但正是这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在党和群众之间砌上了一堵无形之墙。正因此,中央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一开始就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向全党宣示改进作风的重要意义,同时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 “高处站位”解决了思想认识的问题,而“细处着力”则要解决方法抓手的问题。所谓“作之于细,累之成风”,既然不良作风起于青萍之末,那么改进作风也应该于细微处见决心,这正是落实八项规定的独特方法论。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到刹住会所里的歪风,从剔除月饼里的奢侈,到整治车轮上的铺张,八项规定利剑所向,可谓细大不捐、无远弗届,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最后串点成线、由点及面,形成改进作风的整体效应。小细节见证大改变,小切口推动大变局,落实八项规定这5年,为解决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提供了深刻启示。 始终动真碰硬,坚持标本兼治。落实八项规定,从一开始就注重破立并举,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铁面执纪、寸步不让,形成令违规者知畏知止、收敛收手的压倒性态势,在治标基础上更进一步、着眼长效,有针对性地创新制度设计,把改作风的经验通过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能够施之长远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落实八项规定的过程,也通过触碰利益格局为改革扫除障碍。紧盯公款送礼,推动了财务管理改革;关注公车滥用,促进了公车改革;打击会所歪风,推动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可以说,八项规定具有影响全局的溢出效应,既是作风建设的代名词、全面从严治党的亮丽名片,更是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如此强调。井冈山“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告诫,延河边“把官僚主义者比作泥塑神像”的余响,西柏坡“一不做寿,二不送礼”的规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中,作风建设的脉络清晰而有力。八项规定,是这一脉络的历史延续和时代表达,把我们党打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也改变着中国并塑造着时代。 |